2018年丹江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21-08-18      

  2018年,丹江口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在持续健康发展中转型升级。全年经济整体形势运行稳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2.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35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24.32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89.66亿元,增长9.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7%,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

  

  图1:2014-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6.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3万人。按户籍类型分,乡村人口31.48万人,占67.9%;城镇人口14.88万人,占32.1%。按性别类型分,男性人口23.88万人,女性人口22.4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327人,死亡人口2977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9‰[2]。

  

  表1 2018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全市总人口 46.36 100.0

  

   其中:城镇 14.88 32.18

  

  乡村 31.48 67.9

  

   其中:男性 23.88 51.5

  

  女性 22.48 48.5

  

   其中:0-17岁 9.14 19.7

  

  18-59岁 29.17 62.9

  

  60周岁及以上 8.04 17.4

  

  年末市场主体[3]40293户,其中,本年新登记10426户。全部市场主体中,企业4779户,个体工商户34579户。

  

  全市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累计上涨0.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累计上涨2.4% 。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4%,比上年末下降0.34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9.0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4%。

  

  粮食产量保持稳定。全市粮食总产量9.77万吨,下降0.1%,其中,小麦实现产量2.73万吨,增长3.2%;水稻实现产量3.68万吨,增长1.2%。粮食种植面积24975公顷,增长0.9%。

  

  经济作物稳定增长。蔬菜产量同比略增,总产量达15.15万吨,增长4.3%。茶叶效益初步显现,产量达879吨,增长2.6%。;园林水果(不含果用瓜)产量20.43万吨,下降4.9%。

  

  畜禽养殖平稳发展。受非洲猪瘟疫情和环保限养影响,全年生猪出栏20.3万头,下降1.3%;牛出栏1.45万头,下降0.7%;羊出栏4.11万只,增长0.4%;家禽出笼1559.37万只,增长2.2%;;禽蛋产量2.03万吨,增长2.1%。

  

  水产品生产保持稳定。受清库限养影响等措施的影响,全年完成水产品产量3.83万吨,下降23.6%。

  

  表2 201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 量(吨)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97736 -0.1

  

  油 料 12617  -3.6

  

  #芝 麻 1796 -4.5

  

  花 生     3169 -9.3

  

  烟 叶 104 -1.9

  

  茶 叶 879 2.6

  

  水 果(不含果用瓜)  204303  -4.9

  

  #柑 桔 197685 -5.4

  

  蔬 菜 151536 -2.9

  

  三、工业[4]和建筑业

  

  截至12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182家。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92.3亿元,增长15%;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9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6%。其中: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95.8亿元,增长13.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0.25亿元,增长3.4%。按行业类型分,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8.3亿元,增长8.6%;重工业完成增加值69.9亿元,增长15.1%。 38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22.98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3.4%;全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产值103.5亿元,与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05:1。

  

  工业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同比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360亿元,增长15%;产品销售率达到97.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9.1亿元,增长19.4%;亏损企业数量下降30.8%。

  

  表3  201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大  米 万 吨 15.9 8.9

  

  软饮料 万 吨     168.9 40.2

  

  纱 万 吨 0.7 -12.5

  

  鞋 万 双 337.3 -4.6

  

  电  石 万 吨 24.3 4.7

  

  水  泥 万 吨 14.6 -29.1

  

  钢  材 万 吨 1.4 0

  

  铝  材 万 吨  12.2 -19.2

  

  改装汽车 万 辆 0.9 80

  

  2018年末,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不包含劳务公司)31家,完成产值32.5亿元,增长12.2%。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2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4万平方米,增长4.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97亿元,增长11.6%。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完成6.2亿元,下降28.7 %;第二产业投资完成59.4亿元,增长0.8%;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31.4亿元,增长23.0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35亿元,增长47.8%。商品房销售面积4.3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0.9%;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14亿元,同比下降49.7%。

  

  全市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8个,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 153.2 亿元,增长 208.9%。

  

  表4  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增速(%) 占总投资比重(%)

  

  固定资产投资 11.6 100

  

  一、按建设性质分 - -

  

  基本建设投资 13.0 87.8

  

  技术改造投资 0.6 11.5

  

  房地产投资 47.8 0.7

  

  二、按产业划分 - -

  

  一产业 -28.7 3.1

  

  二产业 0.8 30.2

  

  三产业 23.0 66.7

  

  五、内外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93亿元,增长11.5%。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70.69亿元,增长11.8%;乡村实现零售额29.24亿元,增长10.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84.49亿元,增长11.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5.45亿元,增长11.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6.44亿元,增长13.2%。

  

  全年全市实现外贸出口总额30554万元,增长1.3%。全年新引进规模项目39个。全年实际使用外资2483万美元,增长17%。

  

  图2:2014-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年全市完成货物周转量118856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3%;旅客周转量26056万人/公里,增长11.7%;境内公路里程达5274.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80公里,比上年增长29%。

  

  目前,全市邮电局(所)14家;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6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4.7万户,比上年增长近2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9万户,比上年增长近2万余户。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7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实现旅游总收入114.9亿元,增长33%。其中,外汇收入5842万美元,同比增长4.9%。年末旅游景区12个,三星级以上饭店19家。

  

  七、财政、金融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20.1亿元,增长3.7%,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84亿元,增长1.7%。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地方税收收入8.58亿元,增长1%。全年财政支出48.6亿元,下降0.3%。

  

  图3:2014-2018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及增速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11.9亿元,比年初减少7.5亿元。其中:储蓄存款206.4亿元,比年初增加19.6亿元。人均储蓄存款44541元,较上年提高了4252元。本级贷款余额194.5亿元,比年初增加7.5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截止2018年末,全市各类学校94所,在职教师0.39万人,在校学生5.1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0.13万人,毕业0.09万人;幼儿园84所,在园幼儿1.8万人。

  

  全年全市共申报科技项目(课题)28个,申报十堰市以上科技项目9个,获得专利批准170项。

  

  全市气象站点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个。地震观测点3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剧场、影剧院2个,文化馆2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3个。电影放映单位3个,电视台1 座。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59.3%。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3个,卫生工作人员355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695人。病床床位3394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个。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5]达2.11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达7.32张。

  

  全年全市运动健儿在各项体育比赛中共获得国家级以上金牌5枚、银牌15枚、铜牌6枚。全市建成体育活动场地171个。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56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51元,比上年增长8.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70元,比上年增长10.1%。

  

  全市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24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万人;参加城镇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1.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7.6万人。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35.9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2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1.7万人(含原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

  

  十一、城市建设和资源环境

  

  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28.6平方公里。年末园林绿地面积[7]1074万平方米;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89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9%。森林覆盖率[8]达到56.64%。全年自来水厂供水总量达1814万立方米,供应液化石油气1400吨,供应天然气2967万立方米。

  

  全市拥有公厕46所,环卫机械33台,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3.8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年城区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74.1%;PM2.5平均浓度43μg/m3;PM10平均浓度74μg/m3;地表水达标率100%;城市建成区噪声平均值达53.3分贝。

  

  注释:

  

  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快报数,最终核实数据以当年《丹江口统计年鉴》为准。

  

  [1]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2]人口数据均来源于公安户籍年报;人口自然增长率采用卫生系统数据。

  

  [3]市场主体是指在市场上从事经济活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和组织体,由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三类主体构成。

  

  [4]工业数据为2018年12月进度数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5]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量和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均采用户籍人口计算,执业医师包括包括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6]社会保障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基本医疗保险人数指标未含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汉江集团公司、国网电力公司所属人员转入十堰市参保。

  

  [7]园林绿地面积指标口径更改现统一采用遥感测量数据,与上年不可比。

  

  [8]森林覆盖率采用林业部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