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活动调研报告

时间:2017-04-17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把组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与转移提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来抓,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现状如何?农村劳动力转移收入对我市农民增收、实现整体脱贫带来多大影响?带着这些问题,结合全市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活动,市统计局工作队在对六里坪镇财神庙村农村劳动力转移调研的的基础上,对全市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结果显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农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

    一、当前丹江口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现状

    2016年底全市农村劳动力调查资料显示: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为202707人,农村从业人数196342人,本镇内从业人员119920人,其中在第一产业从业的74383人,在第二、三产业从业的45537人;外出劳动力76422人,全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人数达121959人,占62.11%,其中外出人数占38.9%,而六里坪财神庙村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更高,高达94.2%。财神庙村2016年底,全村人口1198人,劳动力资源829人,农村从业人员728人,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42人,占全部农村从业人员的5.8%,94.2%的劳动力都从第一产业中转移到了二、三产业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也给农民增加了收入,201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1344万元,第一产业收入457万元,只占4.0%,96%的收入都来源于二三产业收入,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881元;从全市来看: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106035万元,第一产业达303932万元,二三产业为802103万元,第一产业收入占27.5%,二三产业收入达72.5%。由此可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民增收、农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从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来看,凸现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农村转移外出人员文化程度偏低。从外出务工人员文化程度看:小学及以下的6922人,占全部外出人员的比重为9.1%;初中的44728人,占58.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就高达67.6%;高中及以上的为24772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32.4%。

    二是外出人员年龄渐趋年轻化。从外出人员年龄结构看:20岁以下7496人,占全部外出人数的9.8%;21-49岁的54862人,占71.8%;50岁以上的14064人,只占18.4%。

    三是外出人员自发组织成主导地位。从外出人员外出渠道看:自发的58389人,占全部外出的76.4%;经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外出5107人,中介组织介绍4558人,企业招收8368人,三级组织只占23.6%。

    四是外出人员在省外就业的占近半壁河山。从外出务工人员外出地点看:县内乡外的19711人,占28.8%;省内县外20103人,占26.3%;省外36563人,占47.8%。

    五是外出人员在第二、三产业就业的占居主导地位。从外出从业人员行业看:第一产业3201人,第二产业45071人,第三产业28150人,第一产业只占4.1%,第二产业占59.0%,二三产业合计高达95.9%。

    二、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

    一是农民工自身素质受到严重挑战。目前企业招收的都是熟练工人和有技术特长的人员,无技术、无特长、不熟练的农民工再就业大都困难。从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调查资料看,2016年全市外出农民工人数为76422人,受过专业培训的只有32993人,占43.2%,其中参加过政府举办的技能培训的19657人,占25.7%;持有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的19940人,只占26.1%;由其是67.6%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人员外出务工。这些文化水平低,既没得到专业培训,也没有专业技术的农民工,在外务工只能干些收入低、劳动强度大的苦活、重活,在选择就业上就受到很大限制。

    二是外出农民工从业环境较差。由于我市农民工76.4%属于自发组织,雇主拖欠工资、致伤致残得不到保障的事件时有发生。从调查情况看2016年底,在国家高度重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基础上,我市仍有雇主拖欠农民工工资人数1628人,从事高危、有害工作人数3550人,致伤致残人数190人,由于是自发组织,农民工维权难,维权成本高,享受劳保补贴人数14112人,仅占全部外出人数的18.5%,因此也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性。

    三是外出农民工社会保障较低。由于我市外出农民工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因此在外务工时很多人不签定劳动合同,自已应享有的特遇得不到保障。2016年底,我市外出76422人农民工中,与雇主签定劳动合同的35966人,仅占全部人数的47.1%,还不到一半;参与养老保险人41203人,仅占53.9%;参与医疗保险人数43446人,占56.9%;参加失业保险的3851人,仅占5.0%;参与工伤保险人数16852人,占22.1%。由此可见,我市外出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几个指标中只有一个指标达到了50%以上,其他全部在50%以下,可见,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偏低。

    四是我市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转移容纳农村劳动力也不平衡。2016年在全市转移到二三产业劳动力121959人中,在本乡镇内转移的只有45537人,仅占38.0%,而占62%的劳动力只有外出谋生。由于我市各乡镇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也不平衡。如江南沿线工业经济发展好的乡镇,劳动力转移的就快,而且在本地就业的人就多,农民增收就快。江北乡镇基本上是纯农业乡镇,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就慢,全靠外出就业。如我市六里坪镇,是全市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2016年农村从业人员25850人,从事非农人员达19343人,占全镇农村从员人员的74.8%,其中在本乡镇转移的12558人,达62.9%,而财神庙村则更高分别达到94.2%和82.7%。财神庙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原各组发展第三产业的基础上,将镇中心的原财神庙露天农贸市场及周边区域改建为综合性室内农贸大市场,项目聘请十堰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底层为地下车库,一层为室内农贸市场,二层大型超市。财神农贸大市场于2014年动工新建,2016年5月全部竣工,新建农贸大市场面积达8000平方米,可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现有摊位169个,分干货、水果等10余个区域,市场内实现监控全覆盖,成立了物业公司和保洁公司,保洁公司30人,已安置本组移民和贫困户10人就业。二楼已与上海华联公司签订了合同投资800万元建综合超市,超市建好后最低安排本地30人就业。若全市都能象六里坪镇农村转移劳动力水平那样,我市本地还可容纳3万农村转移的劳动力,3万转移的劳动力每人按年人均收入26000元算,又可使农民人均增收2300元。

    三、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点对策建议

    1、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强农民工培训,是提高农民工素质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农民工的迫切要求,有了“技术”就吃香,这是众多求职农民工的共识。因此,必须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设备、技术等优势,借助“阳光工程”、“技能就业计划”、和“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针对全国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工作,努力培养出层次多元化、技能复合化的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各种专业技术特长的农村新型实用人才。目前我市富余农村劳动力仍有3万余人,要将培训补助资金有所倾斜,同时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确保培训质量,打造劳务品牌,为我市劳动力转移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广泛拓展就业渠道,促进农民继续增收。要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提高转移的稳定性。要通过健全劳务信息网络、创建劳务基地、加强异地协作等新举措稳定外地就业;要通过举办招聘会、加强劳务信息咨询和劳动保障服务等新措施拉动本地就业;要通过创造优良环境、出台优惠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和回归创业企业发展等新手段带动创业就业,确保农民能继续务工增收。

    3、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在内部找出路谋发展。一是加大农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开发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二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改变我市农业基础脆弱、农业生产条件落后面貌,为农业的增产增收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三是通过政府协调和市场配置组建更大的农产品营销中介队伍,打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通过以上措施,扩大农业用工,拓展内部就业渠道的增收空间。

    4、着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推动全民创业。我市常年在外务工7万多人,目前已经有不少积累了一定经济实力和创业条件的外出农民工回家创业,并取得了一定有的成效。因此要加大扶持引导和宣传力度,着重抓好种植、养殖业项目上的回归创业;其次,要切实解决回归创业企业的用地、资金、技术、人才等问题;再次,要研究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将成功的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支持;另外,对有资金技术和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各种创业服务。把回归创业工程列入乡镇办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内容,明确专人主抓,务求实效。 要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切实解决回归创业企业面临的用地、资金、技术、人才等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并明确责任单位,落实解决措施。

    5、着力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为外出农民工提供保障。一是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外出农民工调查摸底,掌握外出农民工的思想、工作情况;二是农民工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农保等惠民政策的宣传,使他们虽然在外,仍能享受国家的惠民政策;三是政府要加强信息搜集和发布工作,在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搭建劳力平台,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变过去的自发行动为由政府组织引导;四是在政府举办农民工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时,要把法律知识纳入培训内容,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五是政府要组织法律机构为外出农民工进行维权,以解决外出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6、做足土地流转文章,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随着农村外出劳动力越来越多,农村耕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无力经营,或被粗放经营,或被撂荒,大量土地资源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市乡两级应组织专班深入各村镇进行详细调查,掌握核实抛荒土地实际情况和确权土地的转让意向,大力组织本地或引进企业(专业合作社)租赁流转土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使农村土地不被抛荒,让村集体有收益,让农户从流转出土地增收,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从中得利,实现双赢或多赢目标。如:湖北北斗星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在习家店镇茯苓等三个村租用园区核心面积3000亩,种植水果、花卉等,可辐射周边5个村发展现代生态农业3000亩,能带动2000余户农民脱贫致富。均县镇罗汉村成立地丹江口市鑫兴油橄榄种植专业合作社租用本村2500多亩土地发展油橄榄、六里坪镇的湖北农门农业有限公司租用500亩耕地种水果、蔬菜等等,这些企业(专业合作社)的共同特点是合理租用了农户土地发展特色产业,在他们获得利益的同时,在给被租地农户每亩土地200-500元租金外,还结合他们的自身实际,通过“三优先、三免费”措施,即优级先租赁土地、优先务工、优先发放工资,免费培训技术、免费增送苗木、免费发放资料等,不仅就地转移农村留守妇女劳动力,而且还实现了60岁以上老人就业,同时每年可带动几十、百余贫困户增加收入(有的户可在基地打工一年可挣工资20000元),实现脱贫。